劉炯朗博士文章

忙不停又瘦不了? — 劉炯朗

感受压力时,大脑会刺激好几种荷尔蒙释放,而其中之一就有刺激食欲的效果。

在大脑主宰引导之下,身体会自动维持体内平衡的状态,而压力就是导致体内平衡受到干扰和破损的外在因素。压力有短暂的也有持续的,有生理上的也有心里上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因为压力而做出反应,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负责在压力消失后恢复体内平衡。前面我们提过压力对心血管系统、新陈代谢功能的影响。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压力对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医学上观察到,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有些人吃得比平常多,有些人吃得比平常少,大约是2:1。为什么呢?感受到压力时,大脑会刺激好几种荷尔蒙的释放,其中有一种叫做“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它会压抑食欲,这跟我前面曾经说过的是一致的。处在压力状态下,消化不是当务之急,因此会慢下来。另外还有一种糖皮质激素,则会增加血液中流动血糖的分量,因为在压力之下,我们需要能量来应急。但是,这种荷尔蒙也有刺激食欲的功用。

到底我们的食欲是被压抑?还是被刺激呢?答案是,当压力发生时,第一种荷尔蒙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会很快被释放到血液里,第二种荷尔蒙糖皮质激素则比较慢。当压力过去后,第一种荷尔蒙很快就会消失,第二种荷尔蒙却会存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也正好解释了当压力发生时,我们一般人都会感到没有胃口,而当压力过去后,在恢复的过程中就胃口大开了。如果压力维持很长一段时期的话,我们就会有很长一段时期胃口很差;如果压力是断断续续的,来了又过去,再来又再过去,就会让许多人不断地猛吃。都有这样的经验。

别让苹果腰上身
糖皮质激素因为要帮助身体在压力之后复原,所以不但会刺激食欲,也会帮助储存能量,它会刺激身体的脂肪细胞,让脂肪细胞分泌一种酶或者酵素,分解血液中的养分,然后储存在脂肪细胞里。身体的脂肪细胞可以分成皮肤底下的脂肪细胞以及肚子里的内脏脂肪细胞,假如大量脂肪储存在腰围以下、屁股附近的皮肤脂肪细胞里,身体就会变成像个梨子,假如大量的脂肪储存在肚子附近的内脏脂肪细胞里,体形就会像苹果。坏消息是,糖皮质激素荷尔蒙会刺激肚子里的内脏脂肪细胞,将脂肪储存起来,造成苹果状的体形。因为储存在肚子里的内脏脂肪离肝比较近,容易跑到肝那边,这是苹果体形的缺点,也许甘蔗体形比较理想吧!

接着,来谈胃肠消化系统的功能。首先,消化食物是要消耗能量的,咀嚼食物的运动量也不用说。我们的胃除了化学作用外,还通过持续的收缩动作来消化食物。小肠的蠕动可将食物从小肠上端推到下端,在这个过程中,小肠将食物养分吸收送到身体各部去。大肠也有同样的蠕动,把食物中剩下的废物变成粪便排到身体外面。此外,大肠还要负责另外一件事:在消化的过程中,在嘴里、胃里、小肠里,身体要不时地把水分加到食物里,让食物变成糊状,好让养分被分解吸收,到了大肠,大肠负责把水分回收,送回身体。这又再一次回应前面的说法,压力会把消化功能减缓下来,这也是在紧张的时候,嘴里的唾液会减少却不觉得口干的原因。总而言之,消化功能大约会消耗掉身体能量的10%~30%。

身体要排泄到外面的水会储存在膀胱里,但是外来的压力会导致失控,同样地,经过消化的食物变成要排泄到外面的粪便,要先储存在大肠里,外来的压力也会导致失控。前面提过,大肠的功能是要把食物里的水分回收,如果大脑因为对外来压力的反应而来不及把水分回收的话,就是紧张时会拉肚子的原因。

讲到压力,大家就会想起胃溃疡。溃疡指的是某个器官壁破了一个洞,跟消化器官有关的主要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直以来,医学家都认为引发胃溃疡的主因是压力。直到1983年,两位澳洲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导引消化性溃疡的主因,这是一个重大、出乎意料的发现。把导致溃疡的真正原因找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有效的抗生素来治疗溃疡。马歇尔和沃伦也因此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话说回来,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直接原因,仔细地去看,压力还是一个可能的相关因素。

我们分泌胃酸来消化食物,为了避免胃酸伤害胃壁,胃里会分泌若干浓厚的粘液,一层层地来保护胃壁。压力来的时候,胃酸的分泌会减少,粘液的分泌会减少,压力过了之后,身体轻松下来,胃酸的分泌往往会因为压力过后的大吃大喝而增加,此时保护胃壁的粘液还是比较少,胃酸就可能会损害到胃壁了。再者,压力来的时候,流到消化系统的血液会减少,胃壁微血管因为缺氧而枯死,形成小块,也成为溃疡的开端。

我们已谈过压力对心血管系统、新陈代谢功能以及消化系统的影响。接下来,要谈的是压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压力VS.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分成先天免疫功能和后天免疫功能。先天免疫功能可以说是对外来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第一道防线,后天免疫功能则是第二道防线。

先天免疫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性反应,而非对某种特定微生物的反应,也是迅速的反应。而且,先天免疫功能对微生物没有免疫记忆的能力。换句话说,当身体一再遇到同样的微生物时,还是一再有同样的反应。先天免疫功能就像人体对外来微生物和杂物的阻挡屏障,皮肤、鼻毛,呼吸道和食道里的粘液膜就像城墙般把想要入侵的敌人拦下,眼泪、咳嗽、打喷嚏也是驱除入侵敌人的动作。另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发炎。“发炎”的拉丁文字源是“着火”的意思。,发炎的症状是发红、发热、疼痛、肿胀。发炎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理反应,主要靠身体里的白血球和其它的化学物,把外来的微生物破坏消除,让受损害的组织复原。

后天免疫功能则是脊椎动物才有,是在我们出生后才建立起来的功能,对特定微生物有辨别和防御的功能,反应较慢且对微生物有免疫记忆的能力。换句话说,当身体遇到以前碰过的病毒和细菌,身体会知道如何应付,这正是身体或者经由自然的过程感染到,或者经由人工注射、口服疫苗,而建立起的免疫功能。后天免疫功能主要依赖人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两种细胞都在骨髓里制造,只不过T细胞储存在胸腺,B细胞储存在骨髓里。

这些细胞也储存在脾脏和淋巴结里,通过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到身体各部位和病毒、细菌打仗。不过,T细胞和B细胞打仗的手段不同——T细胞的手段比较激烈,会产生毒性直接把病毒和细菌杀掉;B细胞的手段比较缓和,产生抗原把病毒和细菌包起来,让病毒和细菌不能活动,然后再予以消灭。

这是对身体免疫功能的简单介绍。我相信大家会得到两个印象:第一,身体的功能的确非常神妙;第二,身体的功都有其道理,有不同层次的防御,也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消除外来干扰和破坏的目的,实在了不起。

截至目前,我们只描述了压力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理层面,那么对心理的免疫功能有没有影响呢?答案是有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对玫瑰花敏感的人面前放一束假的玫瑰花,如果受试者不知道这是假的,就会对玫瑰花产生敏感反应。另一个实验是,科学家把压抑免疫功能的药物混在有香料的饮品里给白老鼠喝,一段时间后,喝了仅有香料而没有药的饮品的白老鼠,也会有压抑免疫力的后果。究竟,压力对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

让我们先做一个生理上的解释,就是大脑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免疫功能呢?前面提过,在压力之下,大脑会命令交感神经刺激某些荷尔蒙的分泌,例如糖皮质激素,这些荷尔蒙会压抑淋巴细胞的形成,降低新的淋巴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缩短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循环的时间,甚至把淋巴细胞消灭掉,压抑抗体的形成,以及压抑先天免疫的功能,例如发炎等等。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我懂了,你在告诉我压力会降低免疫功能。”这似乎跟前面提过的一样:压力产生时,身体为了应付许多额外的能量需要,也会将免疫系统暂时慢下来。这个答案只对了一半。

事实上,压力刚出现时,免疫功能是增强的,直觉地想,这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身体进入戒备状态。如果压力持续的话,免疫功能就会慢慢回到基点,压力再持续的话,免疫功能就会降低到基点以下了。为什么身体要避免让免疫功能长期提升呢?一个很好的比喻是,如果让军队长期处于高度警戒状态,首先会消耗能量,其次会有擦枪走火的危险。所谓“擦枪走火”指的是免疫系统把自己身体的某些细胞误认为外来入侵者,而发动予以消灭破坏的动作,医学上称之为“自体免疫疾病”。

我们都知道,长期的压力会降低身体免疫的功能,但是不是也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可能、降低我们对抗已经感染了的疾病的能力呢?这个思路很有道理,也有若干证据支持这个思路,然而就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些连说法仍未被清楚地证实。例如有研究指出,过着孤单生活、人际关系支持较薄弱的人,平均寿命比较短,也容易受传染病的影响。那么,我们知道艾滋病的病征是身体免疫功能被压抑破坏,那么压力对艾滋病的引发会有多少影响?对已经患有艾滋病的人有多大的影响?同理,压力对癌症的引发有多大的影响?压力对已经患有癌症的人有多大影响?

这些在目前都尚未得出清晰的、科学性的答案,因为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的反应、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能是有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