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

政經觀點-梅克爾能 台灣領導人不能

2015年10月08日 04:09 中國時報 杜英宗
 


在國際新聞中,聲量一直略低於英美的德國,最近熱了起來。

在過去1個月,德國先是力排眾議收留中東與北非的難民,之後又爆出福斯汽車的柴油車排放造假醜聞。德國總理梅克爾成了眾所矚目的對象。

對於難民,她用感性的人道與理性的歐洲治理讓人無法還擊;對於福斯事件,她也信心滿滿,認為這件事很嚴重,但是對於德國經濟的聲譽及大家對德國經濟的信任,受創有限。

一介女子如此有自信地力挽狂瀾,或是為國家站台、打氣,持續為德國、為歐陸打強心針,對照近幾天台灣因為總統選舉,而產生的種種人選風波,令我對於國家領導人的看法與期待,特別有感觸。

大家都知道,德國人以務實知名、服人,梅克爾更是。相信多數人在看到難民小男孩伏屍沙灘的照片時,很難不動容。但是在感傷的另一面,擔心接收難民引起經濟與社會負擔的人更多。

梅克爾以長遠的視野與近期的因應措施,超越只有人權、人道考量的口號,讓很多人沒話說。

對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遲疑,她指出,難民問題已持續一段時間,也對各地帶來很多挑戰。歐盟若不同心協力面對問題,收留難民,不僅當前的問題難解,跨國申根簽證的制度也會受挑戰,不如一起管理邊界,免得對於長遠的大歐洲治理,成為更大災難。

對德國,這也有長遠的意義。筆者曾在先前的專欄文章指出,德國的人口老化與衰退問題,在歐洲至為嚴重。德國目前的失業率,是兩德合併以來最低,缺工問題浮現。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人口老化報告,德國2013年到2060年的勞動力供給將呈衰退趨勢。屆時,每個納稅的年輕德國人要撫養超過1個退休老人。在缺工的經濟困境下,年輕的難民正好可以補足這個問題。

同時,她提醒國人,德國必須記取戰後處理「客工」(因應勞工短缺問題,工資低且缺乏平等權利的外籍勞工)犯下的錯誤,在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抵達後就設法讓他們迅速融入社會。

短期內,他們先編列預算,當作協助難民融入德國社會的經費,杜悠悠之口,讓各社區、各省與聯邦政府各司其責,完成歡迎、處理與整合入境難民的工作,也降低對德國其他經濟體影響。

對於社會難免出現的擔憂,她用行動證明,並不是對難民來者不拒,並盡量維護秩序。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國外媒體報導,精疲力竭的難民抵達德國後,受到志工歡迎,並先飽餐,然後很快被帶往各地的接待中心。「一切顯得井然有序,有如BMW的汽車生產線」。他們也跟難民談,評估難民的專業與教育程度,並花錢讓他們學德文;德國勞動部同時放寬難民到企業實習的條件。在大批難民湧入「塞車」後,他們也適度關閉邊界,以便妥適處理相關問題。

最令我佩服的是,大批難民湧入德國,讓德國人感到擔憂,梅克爾在國內的支持率下滑。但是她仍然不畏民粹,用這些短中長期的措施與考量,按部就班的處理問題。相形之下,我們有不少縣市首長對於颱風是否要放假,擋不住市民熱線的攻擊,只好做出「對不起國家民族」的決定。能夠堅持、不斷被埋怨、終能證明自己是對的首長,更顯難得,也僅限少數。

從這些例證看來,從政就如企業經營,要的不只是客戶,而是用領導風範讓粉絲心繫神迷。受一時民粹討好的客戶可能只是偶爾上門,也是別人的客戶。擁有粉絲,才有精神與核心價值的黏著,也方能走得更穩,並開創更高的格局。

近期諾貝爾獎即將揭曉,不少人猜測,運用智慧與協調,斡旋烏克蘭危機和平落幕,又向難民敞開大門的梅克爾,可望成為和平獎的得主。無論是否得獎,她的寬容卻務實的媽咪形象,在近一次大選出線,已經打破英國鐵娘子執政11年的紀錄,成為史上在位最久的女性領袖。

這一切,歸功於著重理念的領導風範,而不是一時討好民粹客戶!(作者為資深企業經理人)(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