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

諾貝爾生醫獎 大陸人首獲獎

2015年10月06日 04:09 陳文和/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屠呦呦以新型抗瘧藥摘桂冠,圖為她2011年受訪時照片。(新華社)
 
舉世關注的諾貝爾6大獎項2015年得主5日起陸續揭曉,首先出爐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由中國大陸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屠呦呦女士、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以及愛爾蘭裔生化學家威廉.坎貝爾3人共獲殊榮。84歲的屠呦呦是第一位榮膺此獎的中國人,也是首位拿到諾貝爾科學獎項的華人女性。

屠獨獲1624萬獎金
屠呦呦因「發現瘧疾的新療法」而獲8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3248萬元)獎金的半數(約台幣1624萬元)。坎貝爾與大村智則因「發現寄生蟲蛔蟲所引發感染症的新療法」分享另一半獎金。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學院「諾貝爾委員會」指出,寄生蟲所致疾病數千年來令人類苦惱不已,對貧窮民眾尤其構成重大衝擊,可說是人類健康與福址的莫大障礙。而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針對其中一些最致命寄生蟲疾病研發的療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寄生蟲疾病 新療法
屠呦呦創製的新型抗瘧藥「青蒿素」(Artemisinin)和「雙氫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顯著地降低了瘧疾病患的死亡率。而坎貝爾與大村智所創發新藥「阿維菌素」(Avermectin)之衍生藥物,使「河盲症」(即「蟠尾絲蟲病」)與「象皮病」(即「淋巴絲蟲病」)病例大幅降減,而且也對許多其他寄生蟲疾病頗具療效。(中國時報)